集团化办学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更多了
家门口新建了集团校,我们就不搬家了。近日,北京一零一中学昌平实验学校和未来科学城学校将于9月招生的消息,让原本打算换房到海淀的林女士改变了想法。
近年来,北京市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优质教育从教育强区向薄弱区扩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各教育集团通过管理机制、资源配置、课程教学、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等方式带动集团校整体发展,逐渐得到了家长认可,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区域内上学,全市基础教育稳步向高质量发展。
民生导向市级统筹实践先行制度创新
集团学校内部各有特色
怎样用材料包中的材料,建造地震下的最稳固的大楼?在日前举行的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首届科学素质大会上,圆明园校区、上地校区、怀柔校区等集团成员校学生积极参与,围绕比赛主题,通过统一提供的材料包进行模型搭建,一个个立体生动的模型作品相继亮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打分。
这是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举办的首届科学素质大会,大会面向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12个校区约三千名同学参与。类似这样多校区参与的活动在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十分常见。据了解,该集团于2019年5月正式成立,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在京现有16个分校区,学生总数过万。教育集团管理实行六个一体化管理,即各个校区管理机制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学生培养一体化、质量评价一体化。
集团总校长陆云泉介绍,学生培养一体化不是整个集团内各个成员校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方式的同质化,更不是要求集团内其他成员校丢掉自己的办学特色,盲目追求与优质校趋同,而是通过集团内专业化的组织管理协调,使学科教师在课程方面实现联合研发与实施,实现不同课程资源的整合,为各成员校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丰富多样的课程。
像一零一中教育集团这样,以高品质集团化办学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办学场景只是北京集团化办学的一个缩影。进入21世纪,北京的中小学校就开始探索集团化办学,真正提出教育集团的概念,又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
2018年9月,市教委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统筹,优化集团办学布局;规范发展,完善集团治理结构;促进共享,发挥资源辐射作用;改革创新,激发集团发展活力,以及加强保障措施等集团化办学任务,明确了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和方向,标志着北京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教授介绍,北京集团化办学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市级统筹、实践先行、制度创新特点,集团化办学的起源来自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对好学校、好教育的需求;面对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转化,北京市积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城乡学校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等绘制教育资源新地图,布局谋划,让更多优秀学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中小学校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创新精神,基于实践基础和现实问题,形成了多种形态和模式,在学段、法人关系、集团规模、成员校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差异,成效显著,获得了普遍肯定;同时北京市非常关注通过制度创新来调控集团内外、学校内外的关系,确保集团化办学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发挥优势形成品牌
名校品牌推广出圈得到家长认可
在优质教育资源丰沛的东城、西城、海淀,集团化办学不仅促进了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将响亮的名校品牌推广出圈,辐射其他区,共同探索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之路,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东城区是北京较早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区域之一。自2015年起,东城区选取在全国、全市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学校,陆续组建了北京五中、北京二中、北京一七一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广渠门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和北京史家小学等教育集团。他们形成了管理协作、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品牌共生、课程互授、学分互认、学籍互通、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合体,充分发挥了现有教育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共荣、共享、共通、共识、共育、共促、共创的联合培养局面。
经过十年探索,北京一七一教育集团培育出六个新兴教学体,实现了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儿童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愿景。如,2014年北京一七一教育集团率先实施九年一贯办学,北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八年多来,师生总数由原来的400人左右增至2700多人。青年湖小学由无人问津的资源闲置校,一跃成为一位难求的百姓家门口优质校。北京一七一教育集团以多向聚能、同频共振、因校制宜、一体成长为宗旨,发挥校本化资源优势,以强补弱、以强促弱、优质辐射、补齐短板,实现双赢多赢。集团通过制定章程,实现校际间文化同频共振;通过组织结构变革,实现校际间组织机制同频共振;通过课案和课堂模式复制,实现校际间教学改革同频共振;通过开发和设计贯通课程,实现校际间课程同频共振;通过师资统一培训,如新教师入职统一培训、集团年度校本培训、课案教学对接培训以及课程衔接级部培训等等,实现集团师生和顺健旺发展的美好局面。
海淀区是集团化办学的拓荒者、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近年来,海淀区在教育集团化上不断推出新动作。海淀区近期又完成了一系列中小学集团化布局调整,多所中小学加入集团化办学。目前,海淀区36个教育集团内共有153所成员学校(校区),有21万余名中小学生在教育集团内就读。
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首都师大附中自2008年起走上集团化办学之路,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以本部为核心的七区十一校格局。集团各校实现多元特色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成员校门头沟区的永定分校从一所薄弱的农村校成为了北京市优质高中,成绩位居门头沟区前列;海淀区的首师大附中一分校也从一所底子薄弱的打工子弟学校成长为教师水平、科研实力均有大幅度提升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不少集团化办学成员校也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动态调整。本学期,西城区的京华实验学校迎来北京四中校长助理、原西什库小学校长李雪梅出任校长,引起了不少西城家长的关注。京华实验学校现为北京四中承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改革实验学校。
抱团发展优势互补
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集团校成了香饽饽
近年来,集团化办学优势逐年凸显,在区域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的丰台区、朝阳区和石景山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区内入学。以往很多家长放弃的学校,在集团的带动下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在区教委的大力推动下,教育薄弱区已经逐渐向教育优质区发展,留住了优质生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和学生家长都信心倍增。
集团化办学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全区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朝阳区共建有18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全区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优质资源已实现100%覆盖。近年来,朝阳区教育系统不仅扩大全区学校集团化覆盖率,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要求下,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力度,赋予集团化办学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使命。
在朝阳区,陈经纶中学是集团化发展的典型代表,目前,集团内有本部高中校区、本部初中校区、嘉铭分校、帝景分校、劲松分校、保利分校、崇实分校、保利小学、民族分校、新教育实验分校、团结湖分校等11个校区。学校校长刘雪梅介绍,陈经纶中学坚持一个学校,一个标准;一体管理,一体打造的原则,集团化办学四纵三横整分矩阵式管理模式。面对社会期待要求高、办学标准指标严、校区地域分布广、分校办学差异大、每年新入职教师多等特点,集团从校本培训、骨干梯级建设、教育科研、成果培育、专业发展存折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集团内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在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布局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教育体量较小、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现状实际,石景山区集团化办学模式均为以高中校或初中校为核心,吸纳周边学区内小学、幼儿园共同组成纵向衔接的教育集团。石景山区的8个教育集团在地域上均衡分布在东南部、中部、北部和西部四大学区内,石景山区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范围,实现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集团内各成员校间尊重彼此历史,挖掘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一所薄弱校在加入教育集团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地处花乡地区的看丹中学并入丰台二中教育集团,学生到本部上课、教师轮换、选派执行校长、改造课程体系、跨校区教研、新建足球场等一系列软硬件举措,让原本的老破小实现了华丽蜕变。丰台二中教育集团校长何石明表示,集团化办学除了质量的提高,还能提振孩子和家长的信心,丰台二中是北京市示范校,孩子们穿上写着丰台二中的校服都很高兴,文化自信也是促进孩子发展成材的一个关键。
作为丰台区超大型社区,以前每到升学季,方庄地区都要流失一批优质生源,这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一块心病。为此,2011年,方庄地区27个教育单位资源整合,从最初的抱团取暖式资源共享,到如今打通各学段学生发展出口的现代化区域教育共同体,越来越多本地区的孩子选择在家门口上学。如今,北京十八中已经变身为拥有11所成员校的教育集团。
北京十八中的探索与实践,是丰台教育特色发展模式的一个鲜活缩影。据悉,丰台区共建立了16个教育集团,涵盖86所学校,全区约48%的学生享受集团化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今年,丰台区启动强基工程,通过六大工程和30项具体任务促进丰台教育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建成首都教育强区。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晖介绍,丰台区将进一步扩大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丰台二中等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实做强各类型教育集团,将规模较小的中小学全部纳入教育集团或调整为一贯制学校,实现规模发展。
发展本土引进名校
远郊区加速驶入集团化发展快车道
随着清华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北京四中这些名校在大兴区、昌平区、怀柔区相继落地,不仅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推动远郊区学校高质量发展,还为学生带来了集团化办学的名校学习资源。在区内教育集团和外区名校教育集团的双重作用下,远郊区的教育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校际教育质量差距正在逐步缩减。
4月18日,大兴区新增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第五小学教育集团,扩容翡翠城教育集团、清城教育集团,4个集团的新增和扩容使大兴区内培战略进一步深化。近年来,大兴区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先后成立本土教育集团9个,引入优质教育资源50余所,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作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2020年至2022年,大兴教委分别引进了北京八中、清华附中、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一零一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这些大兴学校与名校合作办学后,在课程教学、教师培训、学生交流等各方面都取得跨越式发展,也越来越被家长和学生认可。与清华附中合作办学的新源学校专业管理团队均来源于清华附中本部,由特级、正高级教师和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2022年秋季学期,北京一零一中大兴分校高中部开始招生,在学校录取人数前10%的学生,高中三年在一零一总校学习。大兴区教委主任赵建国表示,要让优质的教育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窗口,让大兴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在今年年初举办的通州区中小学第三批集团化办学启动会上,通州区扩充潞河中学教育集团,同时新成立东方小学、运河小学、官园小学三个教育集团。近年来,通州区教委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一体化办学实践探索,随着第三批教育集团的成立,该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达50%。区教委主任曾祥正表示,集团化办学在通州区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未来,通州区将进一步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存量,实现教育集团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探索出副中心集团化办学的新经验、新路径。
在怀柔区,区内牵头校带动成员校场地设施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互派教师轮岗交流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各学区特别是山区和平原农村学区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今年,怀柔区将结合学区制管理经验,在现有一体化办学基础上,增加一体化办学学校数量,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在每个集团内布局一所北京城区优质中小学校,带动薄弱校发展。目前,怀柔区中学学段共设立怀柔一中教育集团、一零一中怀柔分校教育集团、怀柔三中教育集团、怀柔五中教育集团等4个教育集团。
昌平区于2019年优先在入学紧张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试点,尝试组建教育集团,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昌平基础教育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昌平一中教育集团、昌平二中教育集团。目前,昌平区已组建5个教育集团、11个学区,学区制管理实现全覆盖。2020年以来,相继调整12所学校的办学体制,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远郊区的集团化办学不仅提升了区内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的是学生可以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
多年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集团化办学确实提升了教育优质资源均衡水平。张爽表示,通过文化交融、师资交流、课程教学共享、管理互通等,参与集团化办学的非优质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更为深层次的是,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学校间的边界,创造了学校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可能,保证了合作的、相互支持的、可持续的生态体系的构建。受益的不仅是普通校,老牌好学校围绕更基于本质地理解教育、面向更广泛群体的学生、创造性解决制约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困境难题,也在不断反思和前进,成就了基础教育系统的整体优化。